“莫道桑榆晚,微霞尚滿天”。這句詩出自于唐代詩人劉禹錫的《酬樂天詠老見示》一詩,意思是不要說一個人歲數已大,但將落的太陽還能放出滿天霞光。在恕我力煤礦現年54歲的廖星沅就是這樣一個身老不言老,始終滿懷激情、主動進取、奮進不息的敬業楷模。從參加工作以來就一直奮斗在井下生產第一線,他把參加工作時的初心、初念、忠誠不渝的融入事業當中,以實際行動彰顯著堅持、堅韌的執著品質,以恒心和毅力破解著制約建設礦井發展的瓶頸,讓天命之年后的人生“霞光”顯得異彩奪目。
一個拳頭攥緊了才有勁
2022年,廖星沅同志來到群力煤礦已經10年整,作為分管礦井機電副總工程師,管著全礦地面及井下壓風、絞車、水泵以及全礦井的供電系統,每個崗位責任重大,安全生產牽一發動全身。盡管廖星沅同志搞機電專業二十余年,但要管理一個點多面廣、越來越壯大的機電隊伍,他腦海里承載了更多的是“責任”與“壓力”。新招的電鉗工技能素養參差不齊,一專多能型員工匱乏、人機不匹配等問題突出,這些成了他心中盤亙已久的心結。平時工作中,遇到員工對設備故障推斷不清、設備構造不明、拆解安裝順序不當的狀況時,他總是耐心地手把手地拆裝檢修、推斷故障,將所學到的學問毫無保留的傳授給現場員工。
默默奉獻的螺絲釘
年初開始,廖星沅同志便一頭扎進基礎中,深入井下、地面機房、車間查看了解情況。跑遍了井下各個作業面、跑遍了變電所、絞車房、水泵房等,主動和同事談心,了解情況,傾聽大家對工作的看法和意見,和大家一起商討加強機電設備管理計策。他深深懂得:一個拳頭五指攥緊才有勁。工作光靠一個人干不行,要大家的齊心協力才能干好,就這樣,他用一顆炙熱淳樸、無比溫暖的心,把全部的職工的心感召在了一起。無論是大雪天巡線、還是瓦斯泵、風機設備安裝,你總能看到他帶頭往前沖的身影。
有壓力才有工作的動力
“喊破嗓子,不如做出樣子”,這是廖星沅同志的切身體會。要求別人做到的,他首先自己先做到,他給自己定了三條規矩:保持工人本色,處處起到模范帶頭作用;工作在前,做職工的貼心人;管理到現場,不搞“遙控指揮”。他除了有事呆在辦公室外,其余時間總是往地面和井下跑。他清楚地知道,機電工作在礦井的重要性和責任,身為分管領導,他的責任更重,不僅經常同職工同上同下同勞動,而且困難時刻,緊要關頭總是沖在最前面。今年6月27日凌晨2時許,天降暴雨,引發山洪爆發,群力煤礦坐落在海拔1670米的風井變電所傳來險情,由于山上的泥石流、山洪水沖進變電所院內和機房,現已造成停電停風,如不及時處理,將造成井下更大的險情,損失將更無法估量。他帶領職工冒著滾滾而下山洪水和泥石流淌急流、越山嶺,當趕到變電所時,現場已經是一片漆黑和狼藉,肆虐的山洪水夾雜著泥石流已沖垮圍墻,數百立方的泥石流沖進該變電所院內和機房,到達搶險現場后,一是組織搶險人員在圍墻下端鑿洞,清理機房內的淤泥和水,以減少設備的損失率;二是組織搶險人員在機房外搶運不斷滾落下來的泥石,確保機房不被沖垮;三是安排警戒人員觀察險情,保證搶險的順利進行。經過數小時的冒險冒雨搶險,終于在六時二十分,變電所恢復正常用電,避免了一次重大安全事故。
廖星沅同志就是這么一個人,一心想著工作,一心為了工作,始終把安全當做頭等大事來抓,充分利用每周五的安全學習會、班前會時時處處給職工灌輸安全理念,教育職工遵守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。由于工作出色,參加工作幾十年來,多次被公司、礦評為優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。面對成績,他不驕不躁,將繼續奮戰在礦井機電管理戰線上。